中國機械工程學會無損檢測分會于2009年3月21日,在風景秀麗的江南水鄉常州市武進的錦海國際大酒店,召開了學會成立30周年和第九屆委員會成立大會。在中國機械工程學會的支持下,由常州市常超電子研究所有限公司承辦,本次會議順利召開。
與會代表120余人,來自航空航天,水利水電,特種設備、化工、冶金、機械、鐵路等20多個工業系統。會議于3月21日上午9點正式開始。由第八屆委員會主任委員沈建中博士宣布大會開始。接著由中國機械工程學會王瑞剛副秘書長致辭,他對學會成立30周年來的重大事件做了回顧和總結,從學會于1978年10月成立的背景談到學會一步步走向國際化。他指出,無損檢測分會是傳遞新的技術信息、研究并推動我國無損檢測技術的應用和發展的學術團體,在全國無損檢測界的專家學者和技術人員的共同努力、艱苦創業、積極奉獻,以及各有關部門的關心和支持下,我國無損檢測事業在經濟建設中,發揮了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和進步。
接著由常州市武進區科技局張志華局長致歡迎詞,并向與會代表介紹了武進區的科技發展現狀,民營經濟發展及基礎設施發展。在歡快的音樂聲中,中國機械工程學會王瑞剛副秘書長為祝賀學會成立30周年贈送了禮品,無損檢測分會的主任委員沈建中博士回贈禮品,對中國機械工程學會對無損檢測分會工作的關心和支持表示感謝。
然后,由徐永昌秘書長匯報2008年工作總結及第17屆世界無損檢測會議總結。2008年是中國機械工程學會無損檢測分會成立30周年,2008年又是成功舉辦第17屆世界無損檢測會議之年,2008年又是分會委員會換屆之年(為了集中經理辦好世界無損檢測大會,換屆工作推遲到本次會議進行),對中國無損檢測界來講意義非凡。她標志著中國無損檢測事業從1978年成立至今走過的輝煌歷程的總結,標志著中國的無損檢測技術水平發展進步的肯定,也標志著中國的無損檢測界在世界上的地位和信譽。中國機械工程學會無損檢測分會在老一輩無損檢測專家學者的領導和倡導下,遵循學會以學術交流工作為基本宗旨,在歷史的進程中,學會的職能不斷擴展與延伸,學術交流為學科的發展和國民經濟的發展、事業的進步作出了應有的成績。努力提高學術活動質量,努力提高學術交流的吸引力,努力豐富和創新學術交流的方式和手段,是學會的重大課題之一。我們依靠學會的各專業和工作委員會、地方和各工業部門的無損檢測學會及聯合其他相近學科的學會,共同開展學術交流,推進無損檢測學科的不斷發展和進步,團結廣大的無損檢測技術人員,為國民經濟發展服務、為國家安全、為設備安全可靠運行不斷地作出積極貢獻。
回顧學會的歷史,無損檢測事業的不斷發展是隨著工業化水平的發展而發展,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而進步。1978年學會成立至今的30年,學會開展了國際、國內的學術交流工作、組織了各種不同類型、不同層次、不同方式的學術交流活動、開展了無損檢測人員培訓和資格認證、組織了工程檢測、國際互訪、技術咨詢、技術教育、《無損檢測》雜志的編輯等等大量的工作,為推動和促進我國的無損檢測事業的發展上作出了積極的貢獻。學術交流工作是學會成立至今的基本宗旨,在歷史的進程中,學會的職能不斷擴展與延伸,可以說學術交流為學科的發展和國民經濟的發展、事業的進步作出了應有的成績。學會要堅定不移地把學術交流工作放在首位,圍繞提高產量質量,設備安全可靠運行進行科學研究,科學實驗,培養人才,生產高質量的儀器設備為生產第一線服務,為國民經濟服務。加強各專業委員會的學術交流活動,不斷提高論文水平和質量,使我國無損檢測水平上一臺階,讓世界了解中國,讓中國走向世界。
無損檢測分會委員會根據需要設立專業委員會7個(射線、超聲、電磁[渦流]、非常規檢測技術、聲發射、磁粉和滲透專業委員會,經委員會討論新成立應力測試專業委員會),工作委員會6個(學術、資格認證、編輯出版、在役設備、專家、教育培訓科普工作委員會)。2008年10月無損檢測分會成功舉辦了第17屆世界無損檢測會議。本次大會創造了國內無損檢測國際會議的空前規模,來自5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技術交流會注冊代表達764人,其中國外(境外)代表530人,國內代表234人;會議共交流論文490篇,作者來自38個國家和地區;展覽會共計202家公司參展,其中海外展臺124個,國內展臺78個。來自世界各地的無損檢測界朋友共同參加了本次無損檢測盛會,溝通了技術,交流了感情。來自五湖四海的無損檢測領域的研究人員、技術應用人員和儀器設備制造商等通過本次會議的技術交流和儀器設備展覽平臺,獲得了豐厚的收獲。同時,國際先進的技術研究現狀、應用水平以及儀器設備研制水平,也將帶給中國無損檢測界更多的啟發與行動。會后,各國代表對成功召開這次會議表示祝賀和贊揚。
17thWCNDT大會,搭建起了“讓世界了解中國無損檢測,讓中國無損檢測走向世界”的平臺,為中國無損檢測界更好地融入國際無損檢測大家庭創造了良機!
作為第17屆世界無損檢測會議的協辦單位,上海克洛力有限公司董事長潘炳勛先生總結了與學會共同成功籌辦第17屆世界無損檢測會議的經過,并自豪地說他兌現了承辦時的諾言,即不收利潤,承擔虧損,全力以赴,辦好會議。他沒有辜負廣大理事和無損檢測同行對他的厚望。潘先生還希望學會在20年內再能成功地舉辦一次世界會議。
中國機械工程學會無損檢測分會成立30周年來,許多工作者對無損檢測做出了卓越的貢獻。特此會議設立了首屆“百人獎”,對108位無損檢測人員進行了表彰。獎項共分三項,杰出貢獻獎,包括應崇福、馬銘剛、李家偉、姚錦鐘、王務同、陳積懋、郭成彬、蔣危平8位;特殊貢獻獎包括耿榮生、沈建中、鄭世才等共40位;優秀學會工作者獎包括丁克勤、馬劍民、劉時風等60位。學會副主任委員沈功田博士宣讀了獲獎人員名單,中國機械工程學會副秘書長王瑞剛和學會正副主任委員為30年來對學會作出積極貢獻的無損檢測人員頒發獎狀和獎金。獲獎人員一一上臺領獎并合影,氣氛熱烈又歡快。
頒獎結束后,王瑞剛副秘書長代表中國機械工程學會宣讀第九屆無損檢測分會委員會名單,主任委員1位,副主任委員8位,總干事、副總干事2位,委員99人組成了第九屆委員會。在熱烈的掌聲中迎來了第八屆主任委員和第九屆主任委員的交接儀式,第八屆委員會是歷屆委員會任期最長的一屆,自2003年始至2009年2月,第八屆主任委員沈建中博士簡單地總結了任期內的工作情況,最突出的是08年10月舉辦的第17屆世界無損檢測會議暨展覽會。第八屆委員會勝利完成了任期內預訂的目標。第九屆主任委員耿榮生博士就職講話,感謝無損檢測同仁對他支持,并希望在他們的繼續支持下能取得更大的進步,并提議第九屆委員會的任期為三年,因為第八屆委員會延長了2年。上午會議于11點15分順利結束。
21日下午2點整,會議繼續進行,由徐永昌秘書長主持。首先徐永昌秘書長邀請江蘇省質量監督局鍋爐壓力容器檢測所副所長強天鵬先生宣傳在江蘇省蘇州市召開的2009年遠東無損檢測新技術論壇,號召廣大的無損檢測同行能積極參與。
各專業委員會主任或代理匯報2008年本專業的學術活動情況和2009年的計劃。
資格認證專業委員會主任徐永昌介紹了資格認證情況,無損檢測資格認證工作是學會工作的主線之一、學會工作的重點之一。30年來,開展無損檢測等級人員培訓和資格鑒定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現在無損檢測人員資格認證工作委員會積極籌劃新標準的實施和加入歐盟無損檢測認證體系的各項工作,包括:考題庫、儀器、試塊、管理條例、人員等軟、硬件的各種準備工作。今年4月將由歐盟來華驗收學會的認證體系,現正為加入歐盟認證體系加緊做好準備工作。在此也感謝各行各業、各省市學會對此工作的積極支持和幫助。
聲發射專業委員會主任會戴光教授介紹了2008年聲發射專業委員會的活動,主要是支持第17屆世界無損檢測會議的召開。2009年的計劃是將于2009年7月31日~8月2日在南京舉行第12屆全國聲發射學術會議,主要討論儀器開發和信號分析應用,會議規模約60-80人。
非常規專業委員會主任郭廣平博士介紹了專業委員會在2008年舉辦的2次無損檢測新技術學術報告會的情況。根據學會要求,非常規專業委員會產生了新一屆委員。新委員的組成既考慮了專業、行業的覆蓋范圍,也考慮了成員對學術活動的參與情況。新一屆委員會計劃于2009年9月-10月,在西安舉辦第11屆全國無損檢測新技術學術交流會,交流激光,紅外,微波及其它NDT新技術進展,會議規模50人左右。
射線專業委員會主任倪培君教授介紹了近幾年射線專業委員會的學術活動,并計劃于2009年8月在貴州舉辦西南地區第10次無損檢測技術交流會與全國射線檢測新技術研討會,約150人將參加此次會議。
超聲專業委員會主任史亦韋女士是新選舉的委員會主任,她計劃于2009年9月1日在北京開展超聲專業委員會工作會議,討論超聲專業熱點問題和工作重點。約15人將參加會議。
電磁,渦流專業委員會主任林俊明先生簡單介紹了2008年電磁,渦流專業委員會協助第17屆世界無損檢測會議的情況以及制定了3項標準。計劃于2009年8月,在太原舉辦電磁專委會技術交流會工作會議,100人左右,于2009年9月,在西安舉辦世界應力測定與磁檢測學術研討會,300人左右。
教育培訓專業委員會主任劉晴巖老師介紹了編寫學會MT, PT教材的情況,并計劃在今年7月-8月完成RT, UT教材的編寫。2009年8月5日~8月9日將在山西舉辦第3屆無損檢測高等教育發展論壇,討論教育發展與改革,電磁渦流檢測與復合集成技術,無損檢測動態和無損檢測新技術等,約50人將參加會議。
學術專業委員會主任劉松平教授簡單介紹了NDT推廣和行業關系,并計劃初定于2009年9月~10月在新疆烏魯木齊舉辦先進材料及結構無損檢測技術交流會,結合目前已經廣泛應用的復合材料等新材料及其結構開展無損檢測與評估技術的交流會,約50-100人參會。
磁粉,滲透專業委員會委員張永信老師介紹了2008年發動組織其專業從業人員參加第17屆世界無損檢測會議,并編寫完畢《滲透檢測》和《磁粉檢測》兩本教材。計劃于2009年10月,在江蘇鹽城市,召開一次磁粉探傷機技術專題研討會,內容包括:復合磁化技術最新進展、磁粉探傷設備檢定技術等。
接著,姚錦鐘、仲維暢、郭成彬等人,多年從事無損檢測技術,對無損檢測有著深厚的情感,也紛紛上臺發言,講述他們自身30年來的感受。
主任委員耿榮生博士更是對中國無損檢測未來的發展充滿了信心,鼓勵大家齊心協力把中國無損檢測工作做好。并表示將努力申辦2017年的亞太無損檢測會議,初定于2017年9月15日~9月25日間在北京舉辦。
另外有關明年年會的事宜正在醞釀當中。
《無損檢測》雜志編委會第九屆換屆會議也于當日晚間召開。各編委會成員20余人與會。
至此,本次中國機械工程學會無損檢測分會會議圓滿結束。會議不僅是對過去30年工作的總結和肯定,同時也是對未來工作的展望與期盼。
根據理事長,副理事長第二次會議決定,并經協商,理事長,副理事長分管學會的各項工作的分工初步定為:
耿榮生 資格鑒定,學會外事工作
蔡安定 學會秘書處,編輯部
沈功田 聲發射,在役設備
沈建中 學術,超聲
任吉林 電磁渦流
楊建鴻 磁粉,滲透
郭廣平 非常規,應力測試
倪培君 射線
李路明 高校教育培訓
中國機械工程學會無損檢測分會
第九屆委員會名單
主任委員(理事長):1人
耿榮生
副主任委員(副理事長):8人
沈建中、沈功田、蔡安定、任吉林、楊建鴻、郭廣平、李路明、倪培君
總干事(秘書長):徐永昌
副總干事(副秘書長):朱亞青
委員(理事):99人(*為常務理事37人)
耿榮生* 王子成* 沈建中* 沈功田* 蔡安定* 任吉林* 楊建鴻* 郭廣平*
徐永昌* 于志軍*(女) 馬劍民* 傅 洋* 劉時風* 劉松平* 劉晴巖*
孫秦明*(女) 許萬忠* 何雙起* 陳 偉* 林俊明* 李 祺* 姚錦鐘*
胡先龍* 倪培君* 賈慧明* 郭成彬* 郭恩明* 霍 臻* 曹樹林* 韓 焱*
周正干* 黎連修* 強天鵬* 李德來* 李路明* 關衛和* 吳東流*
徐國珍(女) 劉四喜 施天敏 劉偉成 吳 剛 鄭 勇 戴 光
邵建華 邵小平 沈傳釗 楊世維 黃永巍 李建民 李興捷 李 偉
張國珍(女) 嚴仍春 劉金宏 巨西民 陳罕新 陳革新 錢其林
孔凡琴(女) 蔡桂喜 范 弘 魏忠瑞 晏榮明 雷銀照 史亦韋(女)
王 琪 張碧星 康宜華 洪 艷(女) 李遠超 陳振茂 聶 勇
雷 洪 董世運 葉 琛 丁克勤 袁 琪 陳翠梅(女) 周志偉
周曉軍 羅云東 郁振煒 符 艷(女) 張 儉 李 澤 孫金立
李光海 黃建明 馬耀芳 周予興(女) 申衛東 張永信 梁玉梅(女)
楊小林 盧 強 萬升云 鄔冠華 郭 健
委員會委員共計99人,女士11人(占11%)。新換38人(占38%)。
平均年齡48.4歲;45%來自企業,55%來自院校研究機構。
中國機械工程學會無損檢測學會首屆“百人獎”
獲獎名單
杰出貢獻獎(8位)
應崇福 馬銘剛 李家偉 姚錦鐘 王務同 陳積懋 郭成彬 蔣危平
特殊貢獻獎(40位) 耿榮生 沈建中 鄭世才 黎連修 沈功田 任吉林 蔡安定 徐永昌 朱亞青 林俊明 倪培君 傅 洋 潘榮寶 戴 光 劉松平 李月光 楊建鴻 郭廣平 李德來 陳 偉 強天鵬 康紀黔 馬羽寬 于志軍 王怡之 賈慧明 陳健生 魏忠瑞 花家宏 周在杞 王子成 冉啟芳 蘇李廣 曹樹林 黃建明 錢其林 屠耀元 潘炳勛 李 衍 李明軒
優秀學會工作者獎(60位) 丁克勤 馬劍民 劉時風 何雙起 徐國珍 李 偉 陳罕新 鄭 勇 李路明 王自明 雷銀照 洪 艷 陳永康 余懷玉 蘇恒興 梅德松 晏榮明 夏紀真 張志永 沈傳釗 巨西民 李 明 施天敏 張家英 康宜華 關衛和 周正干 陳振茂 蔡桂喜 李勁松 范 弘 楊理踐 董世運 聶 勇 王瑩赟 陳革新 符 艷 孫秦明 史亦韋 王國良 劉明貴 雷 洪 鄭中興 何澤云 張澤豐 王 琪 張碧星 張德萬 蔣福棠 鄔冠華 吳東流 韓 焱 劉晴巖 郭恩明 胡先龍 許萬忠 仲維暢 駱稽泰 呂克茂 羅飛路
中國機械工程學會無損檢測分會
2009年4月3日 |